中介语理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,是应用语言学研究中一个流派的重要理论基础。这个流派(错误分析流派)强调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错误分析。中介语理论假设第二语言学习者有一个自行创造的独特的语言系统,介乎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,并随学习的进展逐渐向目的语靠拢。因为游离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,中介语自然包含许多错误。承认中介语的合理存在,即容许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,而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和纠正错误,逐步达到教学目的。
中介语理论相对年轻,但对我们的中文教学有积极的启发意义。首先,中介语的研究以第二语言教学为背景,这与我们上文谈到的将中文学校的教学定位为第二语言(外语)教学相一致。其次,该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学习者。当代应用语言学研究及其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活动趋向以学为中心。中介语的研究与之同步。再次,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,然后正面引导学生分析和减少错误,可照顾到中文学校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,避免传统的“有错必纠”所产生的弊病。最后,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,对第二语言学习的错误分析已经有相当的成果。许多语言学者对这些错误的来源和种类作了大量的分析和归类,可借鉴用于中文学校的教学活动。
中介语现象俯首可拾。譬如,我女儿把家常菜中的蒸水蛋称作“pie 蛋”。形象得很但却不地道。不过,只要她能知道这说法不是规范的中文,大可不必有错必纠。妈妈要她停止看电视,她会说:“When 这个完,”意指看完这个节目便关机。混入英文词不意味着她不能分辨这两种语言,而是这个when 实在是太方便了。试想中文表达这个when 要在不同的语境中说成“当…… 时”,“在…… 的时候”,或“到……的时候”,初学者干脆强行搭配。如果我们承认语言学习不可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我们会对这种现象暂取容忍的态度,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向目的语靠拢。
我们将在下一篇简介中谈谈对外语学习的错误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