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漂泊来美留学,那一代人对ESL(英语作为第二语言)几乎是无人不晓。 转眼间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成家立业,却没有忘记把他们的孩子送进中文学校。可是他们之中有多少人了解CFL(汉语作为外语)课程呢?
近年来,CFL作为一门日趋成熟的课程,正在稳步地走向世界。与之同步发展的HSK(汉语水平考试)也逐渐在世界范围被接纳为标准化的语言水平考试,常常被人们喻为中文的托福考试。在这背后起关键作用的是中国国家汉办(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)。在它的推动下,CFL教学理论,教材编写,教师考核和语言水平测试等一整套程序进一完善。随着以中文为操作语言的经济政治实体实力的扩展,CFL日益成为国际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领域。
多年来,美国华人社区的周末中文学校星罗棋布。这可不可以算作CFL教育的一部分?可以算是,但也不全是。首先,教学对象不大一样。典型的CFL学生持非汉语为第一语言,且多是成年人。而中文学校的孩子们,多以小学生年龄为起点,这时他们的第一语言尚未最后成形。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,中文只是在使用频率上,而不是在学习次序上处在第二位。不少华裔儿童呀呀学语时就开始讲中文。其次,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。典型的CFL学生要兼顾听,说,读,写;而中文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有基本的听说能力,教学安排上比较注重读写能力的提高。
由于周末中文学校有很强的针对性,离开特定的对象和教学目的,问题就来了。显而易见的是不会讲汉语(国语/普通话)的学生在课堂里的困境。因为课程设计和教师讲授都以学生“听懂会说”为前提,不仅非华裔学生难以适应,而且那些在家里讲汉语方言的孩子也感到困难。教师则很难照顾这一小部分学生,因为直接用中文讲授显然能使“听懂会说”的大多数加快学习进度,师生都不愿舍弃这一优势。结果是,许多中文学校当前的课程设置无法涵盖华裔儿童讲方言的群体,更谈不上把中文打入主流社会。
正是出于这种考虑,育才中文学校准备推出以英语和广东话授课的CFL课程,面向母语为非汉语(非国语/普通话)的学生。如有兴趣报名,请与育才中文学校联系。电话:732-593-7852。 笔者将在其后的系列中讨论中文教学的外语,中介语等问题。